官勇,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体系创新与国际接轨,主导构建管理体系化、体系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和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两个“三化”路径,破解企业管理体系与业务“两张皮”难题。在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浸润35年的他秉持文化自信理念,提出管理体系创新需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君子务本”精神重构治理模式,推动中国标准融入传统文化基因,向全球传递“中国质量”亮丽名片。
融合传统文化 推动管理体系创新——访中国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官勇
文/徐航
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我国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及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针对特色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应用,亟待探索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新路径。日前,本刊记者围绕管理体系创新研究领域相关话题,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创研中心”)官勇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 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官勇拥有35年质量认证与标准化经验,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体系创新与国际接轨。作为全国共享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87委员,他还致力于用标准促进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共享经济健康规范发展。他主导过多个大中型央国企的管理体系设计、标准化建设、运营体系优化等项目,对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与记者简短寒暄后,官勇谈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服务TIC行业和标准化发展的点点滴滴。2018年2月6日,中国贸促会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建立了日常信息交换机制和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开展涉企服务、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等方面合作,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认证认可政策法规咨询、技术培训和高水平认证服务;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提升会展服务水平和会展可持续管理水平,促进会展业转型发展;鼓励中国贸促会平台上的会员企业取得国家认可的认证检验检测证书;发挥国际多边互认作用,提高进出口贸易通关效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便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与平台优势,积极配合做好质量提升相关工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和中国服务走出去。2022年6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国贸促会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机制。这标志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贸易中心(ITC)所倡导的贸易促进机构与国家标准机构合作,率先在中国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为世界各国实现贸易促进标准先行、提升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
多年来,创研中心围绕合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管理体系创新研究领域相关的会员发展、信息交流、会议展览、咨询服务、业务培训、行业调查、国际交流、标准制订及推广、专业课题研究、结合各地政企需求共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基地、技术实训基地等落地服务平台。同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几十年,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文化,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然而,在推行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运行存在脱节现象,即文件规定一套,实际执行另一套,这种“两张皮”现象导致管理体系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官勇坦言,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研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中国获证组织的多个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整合并与其核心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实现从“两层皮”到“一层皮”的转变。
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创研中心按照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姚歆秘书长创造性提出的企业管理体系化、体系标准化和标准国际化“三化”顶层要求和创研中心自主研发的管理体系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和管理信息化的两个“三化”路径,帮助中国企业提炼总结好的管理模式,形成最佳管理实践,将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体系化、标准化,并输出到国际组织,进而转化为国际标准。比如,创研中心与山东省贸促会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合作共建了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基地、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基地,积极推进山东省获证组织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并确保其各类管理体系要求与业务流程实现真正融合,打通获证组织端到端管理体系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打破传统的以管理体系标准条款顺序一一对应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的做法,创新性提出以获证组织实际运行的核心业务流程为切入,整合已经导入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迭代,升级为符合自身业务模式的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确保与组织导入的管理体系架构保持一致。在信息化基础上,逐步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智能技术,助力获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智能化和数字化。2024年10月,创研中心、中国质量俱乐部及成都质量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管理体系创新改善案例大赛,第二届管理体系创新改善案例大赛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此活动通过专家评审遴选出10个优秀案例纳入ISO管理体系良好实践,并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再如,中国贸促会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逐步打破欧美技术壁垒,提高出口份额。如:姚歆秘书长作为ISO/TC342管理咨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组织管理咨询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国贸促会主导制定了ISO 30442《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指南》、ISO/TC 324/WG3(共享经济-提供者审核)、ISO/TC 324/WG4(共享经济-共享制造)、ISO/TR 42504《共享经济 数字平台资源提供者审核示例》、IS0/TR 42505《共享经济 共享制造 概念和模式》、ODCCN/PAS《以人为本的创业指南》等国际标准;中国贸促会和亚洲营销联盟联合制定了ISO/IWA 41《直播营销服务指南》等国际标准。未来,创研中心将进一步按照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的统一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中国贸促会与国家认监委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结合中国贸促会标准化工作统一安排,组织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管理体系标准化论坛”和系列研讨会,用好“标准化+合格评定+服贸出海”这一体系化工具,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一起益企”专项行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开展入企诊断、标杆游学等活动,赋能企业合规发展与品牌升级。系统化推进中国企业的“出海”计划,并将不定期组织中国创新型和引领性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走出去,用好合格评定工具,打造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品牌优势,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官勇说,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他直言道,企业都希望自己的标准能够被全产业链所接受,而我国标准管理制度对于国家标准制定单位门槛较高。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创研中心利用中国贸促会这个大平台积极引导中国优秀企业先把企标上升到团标,再把团标转化为国际标准,最后将国际标准返回国内转化为国家标准。这条道路经过近两年的摸索,证明行得通,并且为国内各行各业头部企业所认可。2023年,创研中心与滨州市共建全国首个“特色产业带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创新基地”,集成贸易促进、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等功能,已于2024年底正式启用,助力地方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文化:打造中国标准国际形象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很多领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如今,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谁的方案能成为国际标准,谁的技术在国际上就确立了主导地位。
官勇谈到,标准之间的差异包括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国际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鉴于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我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标学习较多的是欧美企业,由于文化价差异,硬性地横向移植导致“水土不服”的问题常有发生。结合自身曾担任欧美两家认证机构高管的经历和对国内外企业成功案例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回归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正如儒家文化中所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应始终笃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探索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模式,正本清源,回归第三方的本质属性,狠抓公信力和专业化两大核心能力建设,从合规迈向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制定并大力推广融入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标准,并将其推上世界舞台,打造中国标准良好国际形象。
未来,创研中心将充分利用中国贸促会境外代表处、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等资源,创新完善中国企业的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合格评定结果在国际贸易中的互认采信,共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持续稳定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全世界传递中国质量,展示代表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质量名片。
融合传统文化 推动管理体系创新——访中国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官勇
文/徐航
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官勇拥有35年质量认证与标准化经验,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体系创新与国际接轨。作为全国共享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87委员,他还致力于用标准促进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共享经济健康规范发展。他主导过多个大中型央国企的管理体系设计、标准化建设、运营体系优化等项目,对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与记者简短寒暄后,官勇谈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服务TIC行业和标准化发展的点点滴滴。2018年2月6日,中国贸促会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建立了日常信息交换机制和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开展涉企服务、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等方面合作,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认证认可政策法规咨询、技术培训和高水平认证服务;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提升会展服务水平和会展可持续管理水平,促进会展业转型发展;鼓励中国贸促会平台上的会员企业取得国家认可的认证检验检测证书;发挥国际多边互认作用,提高进出口贸易通关效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便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与平台优势,积极配合做好质量提升相关工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和中国服务走出去。2022年6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国贸促会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机制。这标志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贸易中心(ITC)所倡导的贸易促进机构与国家标准机构合作,率先在中国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为世界各国实现贸易促进标准先行、提升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
多年来,创研中心围绕合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管理体系创新研究领域相关的会员发展、信息交流、会议展览、咨询服务、业务培训、行业调查、国际交流、标准制订及推广、专业课题研究、结合各地政企需求共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基地、技术实训基地等落地服务平台。同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几十年,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文化,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然而,在推行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运行存在脱节现象,即文件规定一套,实际执行另一套,这种“两张皮”现象导致管理体系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官勇坦言,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研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中国获证组织的多个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整合并与其核心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实现从“两层皮”到“一层皮”的转变。
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创研中心按照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姚歆秘书长创造性提出的企业管理体系化、体系标准化和标准国际化“三化”顶层要求和创研中心自主研发的管理体系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和管理信息化的两个“三化”路径,帮助中国企业提炼总结好的管理模式,形成最佳管理实践,将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体系化、标准化,并输出到国际组织,进而转化为国际标准。比如,创研中心与山东省贸促会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合作共建了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基地、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基地,积极推进山东省获证组织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并确保其各类管理体系要求与业务流程实现真正融合,打通获证组织端到端管理体系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打破传统的以管理体系标准条款顺序一一对应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的做法,创新性提出以获证组织实际运行的核心业务流程为切入,整合已经导入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迭代,升级为符合自身业务模式的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确保与组织导入的管理体系架构保持一致。在信息化基础上,逐步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智能技术,助力获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智能化和数字化。2024年10月,创研中心、中国质量俱乐部及成都质量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管理体系创新改善案例大赛,第二届管理体系创新改善案例大赛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此活动通过专家评审遴选出10个优秀案例纳入ISO管理体系良好实践,并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再如,中国贸促会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逐步打破欧美技术壁垒,提高出口份额。如:姚歆秘书长作为ISO/TC342管理咨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组织管理咨询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国贸促会主导制定了ISO 30442《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指南》、ISO/TC 324/WG3(共享经济-提供者审核)、ISO/TC 324/WG4(共享经济-共享制造)、ISO/TR 42504《共享经济 数字平台资源提供者审核示例》、IS0/TR 42505《共享经济 共享制造 概念和模式》、ODCCN/PAS《以人为本的创业指南》等国际标准;中国贸促会和亚洲营销联盟联合制定了ISO/IWA 41《直播营销服务指南》等国际标准。未来,创研中心将进一步按照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的统一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中国贸促会与国家认监委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结合中国贸促会标准化工作统一安排,组织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管理体系标准化论坛”和系列研讨会,用好“标准化+合格评定+服贸出海”这一体系化工具,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一起益企”专项行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开展入企诊断、标杆游学等活动,赋能企业合规发展与品牌升级。系统化推进中国企业的“出海”计划,并将不定期组织中国创新型和引领性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走出去,用好合格评定工具,打造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品牌优势,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官勇说,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他直言道,企业都希望自己的标准能够被全产业链所接受,而我国标准管理制度对于国家标准制定单位门槛较高。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创研中心利用中国贸促会这个大平台积极引导中国优秀企业先把企标上升到团标,再把团标转化为国际标准,最后将国际标准返回国内转化为国家标准。这条道路经过近两年的摸索,证明行得通,并且为国内各行各业头部企业所认可。2023年,创研中心与滨州市共建全国首个“特色产业带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创新基地”,集成贸易促进、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等功能,已于2024年底正式启用,助力地方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文化:打造中国标准国际形象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很多领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如今,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谁的方案能成为国际标准,谁的技术在国际上就确立了主导地位。
官勇谈到,标准之间的差异包括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国际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鉴于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我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标学习较多的是欧美企业,由于文化价差异,硬性地横向移植导致“水土不服”的问题常有发生。结合自身曾担任欧美两家认证机构高管的经历和对国内外企业成功案例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回归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正如儒家文化中所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应始终笃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探索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模式,正本清源,回归第三方的本质属性,狠抓公信力和专业化两大核心能力建设,从合规迈向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制定并大力推广融入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标准,并将其推上世界舞台,打造中国标准良好国际形象。
未来,创研中心将充分利用中国贸促会境外代表处、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等资源,创新完善中国企业的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合格评定结果在国际贸易中的互认采信,共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持续稳定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全世界传递中国质量,展示代表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质量名片。